---
title: 怜悯“二舅”的苦难,拒绝歌颂
Aliases: [worship_and_justice]
---
**概要**:这是常年期的第7周。今天我们藉着以赛亚先知的信息,要特别回应前段时间特别火的关于“二舅”的故事:如果你不能参与到别人的苦难,就不要论断别人的困难。
**Tags**: #公义 #苦难 #二舅
**证道时间**:2022-08-07
**证道经文**:赛1:1, 10-20
## 引言
我们从7月份开始分享先知书的信息,我们分享了主前8世纪两个北国先知阿摩司和何西阿的信息。
*阿摩司*:活在一个饥饿的盛世,人饥饿非因无饼,干渴非因无水,乃因缺少耶和华的话语……
*何西阿*:他的婚姻和家庭,就是上帝要宣讲的信息。
### 介绍以赛亚先知
![[Jesaja_(Michelangelo).jpg]]
另外一个主前8世纪的先知,南国的先知以赛亚。
主前8世纪最重要的先知,根据赛1:1,服事的时间很长。以赛亚预言多处从耶路撒冷或殿中传讲,也被称为“王室先知”。亚撒利雅在公元前8世纪中叶统治了52年,以赛亚是在他去世前数年开始作先知,可能是在前740年。一直到主前686,作先知至少有44年。
这么一个忠心服事的仆人,他最终的结局是:**被锯锯死**。玛拿西时代。
>37 被石头打死,被锯锯死,受试探,被刀杀,披著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,受穷乏、患难、苦害,
38 在旷野、山岭、山洞、地穴,飘流无定,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。
以赛亚书被称作“小圣经”,总共66章,涵盖了整本圣经的关键主题。
前39章,后27章;前者对应旧约的律法和审判,后者对应新约安慰和盼望。
这次先知书信息的系列中,会有两次是关于以赛亚书的。今天是第一次,经文是:赛1:10-20节。
## 以色列的悖逆
以赛亚书一开篇,火药味就很浓。以赛亚先知一开始就呼天唤地做见证,控诉神的百姓。
>2 天哪,要听!地啊,侧耳而听!因为耶和华说:我养育儿女,将他们养大,他们竟悖逆我<>。
3 牛认识主人,驴认识主人的槽,以色列却不认识;我的民却不留意。
4 嗐!犯罪的国民,担著罪孽的百姓;行恶的种类,败坏的儿女!他们离弃耶和华,藐视以色列的圣者,与他生疏,往后退步。
这就定下了前39章的基调:宣告审判,呼吁悔改。我们之前说,神的婚姻生活不幸福;今天还可以说:神的家庭生活也不幸福。神教养子女也不成功。如果神养育子女不成功,何况我们这些有罪的人呢?任何一个以为自己尽心竭力抚养子女,就一定会养出多么优秀的儿女的人;一定是想错了。而孩子的悖逆、不成器也不一定是父母的责任,不能直接怪罪父母。
![[0509isaiah.jpg]]
## 不讨神喜悦的敬拜
而v.10开始,先知呼吁官长和百姓要来留心听耶和华神的话。
> 你们这所多玛的官长啊,要听耶和华的话!你们这蛾摩拉的百姓啊,要侧耳听我们 神的训诲!
先知的话很难听,听起来很不顺耳;他称呼他的听众是:所多玛的官长,蛾摩拉的百姓。
先知把犹大称作是跟所多玛、蛾摩拉一样的城。这两城是古代罪恶之城的代表,遭受神从天上降下来火审判。
大家体会到,这是很刺激人的称呼。放在今天,就好比称呼北京的基督徒说:徐州丰县的官长,唐山的百姓。
因着之前发生的事,徐州丰县,唐山的名声很不好,谁也不愿意跟这两个地方有什么瓜葛。
接下来,神表达祂心里对祂百姓的感受:
>11 耶和华说:你们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<>何益呢?公绵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,我已经够了;公牛的血,羊羔的血,公山羊的血,我都不喜悦。
12 你们来朝见我,谁向你们讨这些,使你们践踏我的院宇呢?
13 你们不要再献虚浮的供物。香品是我<>所憎恶的;月朔和安息日,并宣召的大会,也是我所憎恶的;作罪孽,又守严肃会,我也不能容忍。
14 你们的月朔和节期,我心里恨恶,我都以为麻烦;我担当,便不耐烦。
15 你们举手祷告,我必遮眼不看;就是你们多多地祈祷,我也不听。你们的手都满了杀人的血。
v.11, 我已经饱了,不想要了,再给我就要吐了。
v.12, 践踏我的院宇,指的是人和动物在圣殿区域行走。
v.13, 留意那些神所憎恶的东西。同性性行为homosexuality (利18:22-30; 20:13), 拜偶像 (申 7:25; 13:15), 把人献给祭 (申 12:31), 庙妓 (王上 14:23).
v.14, 这是一个重担,我很累,不想去背负。
v.15, 这不仅仅是指祭祀动物的血,也包括他们无辜受害者的血。通过剥夺穷人和赤贫者适当的合法求助和充分进入经济体系的机会,压迫者就所有意图和目的而言,已经 "杀死 "了他们的受害者。
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神很不高兴,对什么很不高兴呢?敬拜。所谈到的这些事,都是跟当时的敬拜行动,就像我们今天的赞美、祷告、听道一样。
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神在这里所说的,那就是:神很不喜欢甚至厌烦祂百姓的敬拜。要知道,敬拜是最能体现神百姓与神关系的行动,对犹太人来说,最普遍、也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们的圣殿,他们围绕圣殿的敬拜行动。
也就是说,在他们最值得称赞、引以为傲的事情上,神反而很不高兴,神打碎他们的骄傲。
对北国的先知来说,他们指出所处的北国以色列最大的问题是偶像崇拜。
对南国的先知来说,他们所处的南国犹大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?不是偶像崇拜,而是不真诚的崇拜,虚假的崇拜。
### 敬拜的问题
这里敬拜出问题,不是敬拜的礼仪出问题,而是敬拜的人出问题。一旦人出现问题,敬拜就会成为一个危险的敬拜。
敬拜蒙悦纳,首先是人蒙悦纳。
当人不对的时候,人所做的事即使正确也都是错的,令人厌烦。
>1:3 牛认识主人,驴认识主人的槽,以色列却不认识;我的民却不留意。
4 嗐!犯罪的国民,担著罪孽的百姓;行恶的种类,败坏的儿女!他们离弃耶和华,藐视以色列的圣者,与他生疏,往后退步。
![[Cain_Abel.jpeg]]
该隐和亚伯的例子。
>3 有一日,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;
4 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。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,
5 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。
神之所以不看不中该隐的供物是因为神看不中该隐这个人,祂看重亚伯的供物也是因为神首先看重了亚伯这个人。
**留意**:这里不是在批判敬拜的仪式,而是在批判敬拜的人。所以,人们不能用这些经文来否定敬拜礼仪的价值。
## 呼吁回转改变
正是因为这样,接下来当神具体地要求祂的百姓回转、改变自己的时候,神说的不是要改变敬拜的礼仪,而是人要改变,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要改变。
神说:
>16 你们要洗濯、自洁,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,要止住作恶,
17 学习行善,寻求公平,解救受欺压的;给孤儿伸冤,为寡妇辨屈。
神从负面和正面、消极和积极两个角度谈到了神百姓应该有的行动:停止作恶,学习行善。
诗人说:我若心里注重罪孽,主必不听(诗66:18)。
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,远离恶便是聪明。
但是,这只是开端,我们不能停留在这里,神要我们积极地去:
> 17 学习行善,寻求公平,解救受欺压的;给孤儿伸冤,为寡妇辨屈。
面对一个不公义的、充满苦难的社会和时代,神要祂的百姓不要参与罪恶,给别人带领苦难;同时要积极行善,去帮助那些落难的人,去改变这个不公义的世界。
神在这里说的,可跟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所谓“宣扬正能量”没有一毛钱的关系。
圣经有满满的正能量:
- 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做;
- 从耶和华而来的喜乐是我的力量。
- 不要为明天忧虑,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,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。
但不是在面对不公义的场合来使用。面对不公义,神所做的,一以贯之,都是:指责、批判、呼召悔改,呼唤公义的行动,宣告审判。
我们知道这些话是对官长和百姓说的,对那些有权势、有地位的人,以及无权无势的普通老百姓说的。
所以,对握有权柄的人,面对那些正在遭受不义,承受苦难的普通老百姓,不能去要求他们说活出富有正能量的生活;他们该做的是:停止作恶,用实际的行动去帮助他们。
对普通老百姓来说,也是如此。面对我们身边那些遭受不义,承受痛苦的人,不能去要求他们说活出富有正能量的生活;我们该做的是:停止作恶,并用实际的行动去帮助他们。
过去一段时间,一个“二舅”的故事视频传遍全网,视频作者讲述他“二舅”在各种苦难中,自强不息的故事,“**治愈了自己的精神内耗**”,作者明显也想以此来**治愈观众的精神内耗**。
可惜,许多人不买账。先不去讨论这个故事是否真实,这种利用别人的苦难来治愈自己的精神内耗的**消费苦难**的态度,就无法让人接受。而且作者作为家庭的成员,面对二舅的遭遇,他作为一个残疾人却要抚养自己的老母亲,而身边其他的健全人却不用担负责任这样明显的不公义,毫无同情之感,丝毫不觉得不妥,反而去歌颂”二舅“的豁达和自强,好使自己从中获得流量,得到好处。这样的做法不能让人钦佩。
很多人把这个故事跟余华的《活着》做对比,认为这是一个当代版的《活着》。但是很不一样的,《活着》里面有一种很深的悲悯情怀,活着,太不容易了;它会引发人对主人公遭遇的同情,同情时代的冲击下,一个真实个体的脆弱和苦难。作者没有直接表明他的态度,但读者在读的时候,会和主人公一起痛哭。跟“二舅”的故事不同,余华不是去歌颂富贵的坚强,劝人要学习他们的隐忍。
## 参与到别人的苦难中
如果你不能参与到别人的苦难中,如果你不能怜悯别人的苦难,并伸手搭救,你就无权肯定别人苦难的价值。面对苦难,面对不公义,对非当事人来说,要做的事情是:
> v.17 学习行善,寻求公平,解救受欺压的;给孤儿伸冤,为寡妇辨屈。
而不是别的,不是宣扬正能量。
我们不敢指责政府的错也就算了,但也不应该去粉饰太平,去歌功颂德。无论你在任何的环境和场合,都不应该这么做,我要说:这是神所憎恶的。
当然,面对强权,面对公权力的败坏,勇敢地指责罪,也不是唯一的回应。这是许多维权律师所做的。
我们不是都被蒙召这么做,但我们对苦难要有清醒的认识,不能去美化它;神也呼召我们有具体的行动,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具体的行动,我们大部分蒙召不是做发表激进言语的公众人物,而是做出微小良善行动的小人物。
> v.17 学习行善,寻求公平,解救受欺压的;给孤儿伸冤,为寡妇辨屈。
解救受欺压的,另一个可能的翻译是:让受欺压的人有机会可以庆祝一下(生活的美好);就是说,不要让他们一直处在受欺压的地步上。
什么是孤儿、寡妇?当时的时代是没有获得任何社会资源的人,没有帮助就会灭亡死掉的。什么是今天的孤儿、寡妇?或者尘肺病人。留守儿童。被拐卖的妇女儿童。农民工的孩子。被家暴或性侵的人。
### 给基督徒的特别劝勉
对基督徒来说,我们也要留意:
不要太快地用属灵的话语肯定苦难的价值,如果你不能进入别人的苦难,与他们同在的话,不要轻飘飘地说什么“患难生忍耐,忍耐生老练,老练生盼望,盼望不至于羞耻”,这对正在受苦的人不会有什么帮助。
我们要充分地肯定每一个苦难的真实。“患难生忍耐”的话,最好是由当事人说出,或者由有智慧和权柄的人说出。
![[54856253b1669b443d9c8ff98f090c18.jpg]]
## 神的恩典与人的回应
>18 耶和华说:你们来,我们彼此辩论。你们的罪虽像硃红,必变成雪白;虽红如丹颜,必白如羊毛。
19 你们若甘心听从,必吃地上的美物,
20 若不听从,反倒悖逆,必被刀剑吞灭。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。
v.18-20,这三节的经文有点费解:你们来,我们彼此辩论。辩论什么呢?好像也没有下文。
在这里,意思大概是这样的:
神说:我们来做个决断。让我们来看看你们可能的选项:你们的罪虽像硃红,必变成雪白;虽红如丹颜,必白如羊毛。
这里表达的是一种能力或者可能性:我可以使你们……
如果你们愿意并顺从,会吃到美物(神的祝福);
如果你们拒绝和悖逆,会被刀剑吃掉(神的审判)。
### 福音的回响
这就是福音:神在基督里做成了救恩,我们藉着耶稣的宝血可以完全地被洗净。但我们要心甘情愿地相信顺服,就如约翰福音所说,神爱世人,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,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,反得永生。
信而顺服,就得到永生;
不信悖逆,就会灭亡。
## 如何甘心听从?
今天有两个方面,是我们可以反省、改变的:
1. 我们的敬拜是讨神喜悦的吗?神是悦纳的吗?我们的祷告、奉献是发自一个顺服的心吗?还是内心悖逆,只是在表演一些宗教礼仪。
2. 我们以为我们的敬拜是与所处的社会无关的吗?我们以为我们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它春夏与秋冬吗?我们以为我们可以无视时代的需要和议题吗?我们以为可以对世界的苦难视而不见吗?不。不是这样的,当我们来到神面前敬拜的时候,我们是从世界中被呼召出来,我们是带着世界的烙印来到神面前的。神也会追问我们对我们的时代是否尽上了当尽的本分?
我们的敬拜与世界的苦难紧紧连在一起,神是世界的主,如果我们真的亲近神,我们也必亲近这个世界的苦难。基督教真正的隐修士不是不顾这个世界的苦难,像佛教徒一样皈依佛门,不问世事;相反,他们是带着这个世界的苦难,进入到神最深的同在之中。这些人因着在隐秘之处获得的智慧,能给处在世界中的人最真切的指引。
他们是出世的人,同时他们也是入世的人。
这不是说,要我们做什么大事去改变这个世界,或者把我们自己当作世界的救主,我们要摒弃这样的心态。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处境中,有所行动,我们都可以:
> v.17 学习行善,寻求公平,解救受欺压的;给孤儿伸冤,为寡妇辨屈。
愿神帮助我们。
**祝福**
> 来13:20-21 但愿赐平安的 神,就是那凭永约之血、使群羊的大牧人─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 神,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,叫你们遵行他的旨意;又借著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行他所喜悦的事。愿荣耀归给他,直到永永远远。阿们!